生產管理系統如何控制品質
發布時間:2019-12-16丨點擊量:244
品質控制,可以分二種方法,一是主動控制,二是被動檢測。
一是清單革命,就是主動控制,就是將歷史問題,做成清單,嵌入到系統內,產品在生產流轉過程中,到一問題節點,系統會彈出來并在生產表格上顯示出來,并由生產操作人自檢從而達到控制產品質量的手段,可以在系統上做記錄,并由系統生成統計報告上報。
二是質檢員巡檢,被動控制,以常規檢測項目,結合清單問題,按約定的巡檢百分比抽檢數量,將檢查內容問題,嵌入系統內,生成檢驗報告清單,系統會隨機地在各個部件的生產節點上,要求質檢員對相關的項目進行檢驗,檢驗報告的檢測與填寫,會是易操作且全面的,當然有些檢測項目可以量化數字化,對質檢員的技能要求比較低,如板件尺寸測量,孔位圖及尺寸,這些都較為容易判斷;但有些檢測項目,則是需要有經驗的質檢員,比如成品的整體試裝效果,結構是否合理,目前就需要有經驗的質量員來做。
所有的質檢的檢測動作,操作者都可以在手機或電腦上完成,所有檢測填寫內容,系統將自動統計并做成報表上報到管理者,可以手機查看或PC端查看。
最后,我們會通過安裝現場或使用者對質量問題的反饋,系統追索問題所在,是生產員工的問題或質檢員的失誤。并可以將問題再次完善在清單表格上,寫入管理系統內,從而不斷改進我們的生產管理。
總體來講,我們將能夠交給數據管理系統做的事,能最大限度降低對員工的技能需求的,提高管理效率的,我們都將全面的、深度的、一定時間內與企業共同完成,力求為企業實現數據化紅利,向數字化管理轉營。